【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46歲的張小姐平時身體狀況良好、沒有慢性疾病,鮮少就醫,但因家人陸續罹癌,決定到家醫科門診諮詢。醫師評估年齡、家族病史等整體狀況,張小姐符合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肺癌四項公費篩檢資格,隨即協助轉介安排各項檢查。最終檢查結果皆無異常,讓張小姐安心不少,而公費補助更減輕了原本預期自費負擔的壓力,直呼「真是賺到了」。
目前分類:醫療保健 (140)
- Apr 23 Wed 2025 18:41
五癌篩檢全面升級 成大醫院守護健康
- Apr 22 Tue 2025 20:55
隱形的骨骼危機維生素D缺乏影響你的健康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維生素D被稱為「陽光維生素」,能幫助人體吸收鈣質、維持骨骼健康,並在免疫調節、肌肉功能與全身代謝中扮演關鍵角色。然而,神經科醫師指出,現代人普遍缺乏維生素D,且往往毫無自覺,這種「隱形的健康危機」可能導致骨質疏鬆、跌倒風險增加、免疫功能失調及慢性疼痛等問題。郭綜合醫院神經外科區錦豪醫師呼籲民眾正視維生素D缺乏的嚴重性,避免錯失及早預防的機會。
- Apr 16 Wed 2025 23:15
直腸癌新療法【完全術前放化療】有助腫瘤消失,患者免開刀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67歲的林女士在半年前接受癌症篩檢時,發現糞便潛血呈陽性反應,起初未加留意,直到出現血便症狀才至醫院就診。經大腸鏡檢查,確診為「低位直腸癌」,腫瘤距離肛門僅3公分。傳統手術通常會完全切除肛門,並進行永久性人工肛門造口;而術前同步放化療可提供保留肛門括約肌的機會,但仍可能導致術後排便功能障礙。經全面評估及討論,林女士接受「完全術前放化療(Total Neoadjuvant Therapy, TNT)」,包括28天的同步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及12次化學治療。後續追蹤顯示腫瘤完全消失,無需進行手術,治療後經過15個月,未見復發跡象。
- Apr 10 Thu 2025 19:11
20分鐘快速解決!中年男靠「攝護腺拉開術」甩排尿障礙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50歲的張先生長期為排尿問題所苦,包括尿速緩慢、尿流斷斷續續、解尿排不乾淨等狀況。然而經藥物治療仍效果不彰,同時藥物的頭暈、鼻塞等副作用也造成生活上很大不適;因此安南醫院泌尿科董聖雍醫師建議應考慮手術,一勞永逸解決排尿障礙的困擾;張先生則因平常工作繁忙,希望能有恢復快速的手術方式。經與董聖雍醫師討論後,他最後決定接受新式的「攝護腺拉開手術」。
- Apr 09 Wed 2025 21:05
醫界攜手助銀髮族「回春」,南部首創社區整合式照護 ~南榮樂活學苑~揭牌正式啟動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高齡醫學科積極推動健康老化,於今(9)日上午正式成立「南榮樂活學苑」,並舉行隆重的揭牌儀式。該學苑秉持「Tiger」五大核心精神:「強化Training」、「智慧Intelligence」、「連結Gathering」、「快樂Enjoyment」、「回春Rejuvenation」,為高齡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促進課程,幫助長者延緩老化,提升生活品質。
- Apr 09 Wed 2025 20:15
為特殊需求患者打造專業牙科照護成大醫院的用心與突破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在台灣,口腔健康對民眾生活品質影響深遠,然而,對於身心障礙者、神經發展障礙患者及行動不便者而言,尋找適合的牙科治療卻困難重重。為了滿足這群特殊需求患者,成大醫院特殊需求者牙科提供個人化的治療方案,並致力於打造無障礙、感官友善的就診環境,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平等的牙科醫療權利。
- Apr 08 Tue 2025 15:33
告別坐立難安無痛微創「痔」療新選擇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隨著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型態的改變,年輕人也有痔瘡這個難言之隱!痔瘡是一種靜脈曲張,因肛門和直腸靜脈叢長期擴張充血而引起症狀,包含腫脹、突出、疼痛甚至出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常常造成極大的困擾,甚至可能出現慢性貧血或出血性休克等嚴重併發症。痔瘡的風險因子,包含長期便秘、懷孕、肥胖、久坐久站,或是不良的排便習慣(如上廁所看報紙、划手機),部分後天疾病造成之血液回流不佳亦可能加重痔瘡的症狀。
- Apr 02 Wed 2025 22:43
扶輪精神凝聚大愛 為雲嘉南婦女健康把關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衛福部臺南醫院於今日(2日)舉辦「婦女全自動乳房超音波掃描系統ABUS」捐贈儀式,本著「超我服務」(Service Above Self)之國際扶扶輪核心價值,國際扶輪3502地區與韓國3590地區攜手合作,透過國際扶輪基金會全球獎助金計畫(GG2571038),由國際扶輪3502地區2024-25年度八德旭德扶輪社主辦,象徵扶輪社友跨越國界,共同守護在地婦女健康的愛心行動。
- Apr 02 Wed 2025 21:59
【恙蟲病與鉤端螺旋體病】清明連假將至,別來無恙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一名20歲男性登山旅遊後出現發燒、頭痛、全身肌肉酸痛,右腋下有焦痂傷口且身體出現紅疹,血液檢驗顯示白血球數低下合併肝功能異常。檢測後排除流感與登革熱,懷疑為非典型感染症,經特殊抗生素治療後,數日內症狀改善,最終確診為恙蟲病。
- Apr 01 Tue 2025 22:34
生前預立醫療指示暨心靈共鳴之旅暨長者靈性關懷聯合成果展圓滿落幕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身心靈健康的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由新榮社區主辦的兩項重要專案——「生前預立醫療指示暨心靈共鳴之旅」與「長者靈性關懷活動」,於114年4月1日舉行了聯合成果展,透過靈性關懷、藝術治療與生命回顧等方式,成功帶領長者找到內心平靜,提升生命質量。此次展覽吸引了眾多社區居民與社會各界的參與,為高齡者健康照護的創新模式揭開新篇章。
- Mar 27 Thu 2025 18:17
『寶寶心中的小洞--卵圓孔未閉合』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寶寶平安出生了,返診時醫生卻說寶寶心臟中有一個小洞,這 是怎麼一回事呢?人類的心臟構造由兩個心房和兩個心室構成,血流經由靜脈通往心房,再由強而有力的心室血液擠壓,輸送到動脈。全身回流的缺氧血經過右心房、右心室之後輸送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成含氧血,而含氧血回到左心房、左心室後再輸送到全身。然而胎兒時期,胎兒所需要的氧氣、養分都不是經由肺部交換而來,而是由和媽媽相連的胎盤。
- Mar 26 Wed 2025 15:09
成大醫院響應紫色國際癲癇日攜手關懷病友,推動正確知識,共創友善社會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為響應3月26日「紫色國際癲癇日」(Purple Day),成大醫院攜手台南市癲癇之友協會,舉辦癲癇衛教講座,透過專業知識與溫暖關懷,提高社會對癲癇的認識,並破除對癲癇的誤解與迷思,讓更多病友感受到支持與包容。
- Mar 25 Tue 2025 17:44
拋棄式喉頭面罩舒適衛生的好選擇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在這上呼吸道疫情反覆起落的年歲裡,遇到開刀時常常需要全身麻醉,一般全身麻醉依呼吸輔助可分為:氣管內管通氣式全身麻醉、喉頭面罩通氣式全身麻醉、面罩通氣式全身麻醉、靜脈全身麻醉。以氣管內管及喉頭面罩在手術當中較為常用。手術中氣管內管較喉頭面罩肌肉放鬆,應用層面廣。
- Mar 24 Mon 2025 19:02
五穀粉當早餐致血糖飆飲食調整與口服減重藥助降糖又瘦身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北,台南報導】73歲陳先生有心臟病、高血脂、糖尿病前期病史,長期服藥控制穩定。然而,過去一年糖化血色素持續上升,從5.8一路上升到6.3,陳先生對血糖控制不佳感到焦慮,深怕進展為糖尿病,求診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經三個月的用藥與飲食調整,體重與血糖都成功下降。
- Mar 19 Wed 2025 18:41
改變命運的神奇子彈:乳癌的抗體藥物複合體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乳癌為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媒體報導曾見許多名人罹患乳癌,甚至年紀輕輕即因而早逝。依據乳癌細胞所表現的雌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和細胞生長分裂指數(Ki-67),可將乳癌分為數種亞型,治療方式與預後會有所不同。
- Mar 14 Fri 2025 16:35
“超微創”革新技術 淺談 “射頻消融”治療子宮肌瘤與肌腺症
- Mar 12 Wed 2025 18:48
年齡不該阻礙步伐:【單腔式膝關節置換】為老年社會注入新動能
- Mar 11 Tue 2025 22:02
打破胰島素迷思.開啟控糖新旅程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根據最新統計,2020年台灣約有250萬名糖尿病病人,佔總人口的10.7%。糖尿病已成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五名,其中,因糖尿病腎病變導致的洗腎佔長期洗腎病人的45%。這些數據顯示,糖尿病控制不佳對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 Mar 05 Wed 2025 23:18
皮秒雷射——斑點與痘疤治療的新選擇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30歲的王先生,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就一直為痘痘所困擾。隨著年齡增長,王先生臉上的痘痘問題逐漸減少,但殘留的痘疤仍讓他煩惱不已。他嘗試過各種市面上的護膚產品,但效果總是不盡理想。於是王先生至成大醫院皮膚科門診諮詢,醫師評估他的痘疤屬於滾動型與淺層車廂型痘疤,可先考慮用皮秒雷射治療,再視情況輔以其他治療。王先生考量預算及恢復期後,選擇先接受2次皮秒雷射療程,治療後痘疤明顯變淡,膚色也更均勻,王先生對治療成果相當滿意,也變得更有自信。
- Feb 27 Thu 2025 23:04
心悸、焦躁難解?認識自律神經失調與焦慮的關係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你是否常感到心跳加速、焦躁不安,卻找不出原因?這些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自律神經系統負責調節心跳、呼吸等功能,一旦失衡,可能引發身體與心理的不適,尤其與焦慮關係密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億人受焦慮症影響,而科學家發現,「心律變異度」(HRV)是衡量自律神經健康的重要指標。研究顯示,心律變異度降低常見於焦慮患者,反映其身心難以從壓力中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