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63歲的李太太,多年來與糖尿病奮戰,儘管積極控制飲食與服用傳統口服藥物,血糖仍波動起伏,不甚穩定,甚至出現微量蛋白尿,讓她擔心腎功能惡化。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王至禎醫師評估後,李太太開始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治療。數個月後,不僅血糖控制進步,體重減輕,就連蛋白尿指數也有下降趨勢,她更提到自己的體力與精神狀況也獲得改善,生活品質比起以前來得更好了。
目前分類:醫療保健 (140)
- Feb 26 Wed 2025 20:30
不只是控糖與減重【腸泌素】全面保護你的器官
- Feb 25 Tue 2025 23:22
南市愛腎月啟動 健檢加值送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衛生局25日假永華市政中心舉辦「2025腎券在握」愛腎月系列活動記者會,由黃偉哲市長攜手醫師公會及各醫療院所共同參與,推動守護腎臟健康理念,並邀請台灣腎臟醫學會宋俊明理事分享推動腎臟病防治與適切照護小撇步,期盼透過記者會揭開本市愛腎月系列活動序幕,共同宣誓一同推動腎臟病防治,盼能提升市民對腎臟健康的重視。
- Feb 25 Tue 2025 18:52
勿讓野花處處開談尖型濕疣的處置與預防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40歲黃女士,無性行為,於2020年12月因恥骨上腫瘤就診,診斷為尖型濕疣並接受切除及電燒手術,術後病理證實診斷。2021年完成三劑9價HPV疫苗接種,後續規則回診,至2024年11月無復發。80歲廖女士,因洗澡時發現外陰部腫瘤,外院切片確診為尖型濕疣,轉診至郭綜合醫院接受雷射切除手術。一週後原病灶旁發現兩個新病灶,於門診局部治療,持續追蹤中。
- Feb 24 Mon 2025 15:10
標靶藥瀉不停中醫治療助如願出遊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乳癌患者在接受標靶藥物治療時,常會面臨腹瀉等腸胃道不適的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楊茲甯醫師透過中醫藥與針灸療法,成功幫助一名乳癌三期患者改善症狀,讓她達成期盼許久的家族旅行。
- Feb 22 Sat 2025 23:50
福盈扶輪社捐贈超音波儀器 助力台南乳房健康篩檢
- Feb 19 Wed 2025 20:47
成大醫院郭郁欣醫師參與無國界醫生阿富汗任務鼓勵醫療人員加入國際人道救援行列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公成大醫院急診部郭郁欣醫師,於2024年6月初啟程前往阿富汗赫爾曼(Helmand)的首府拉什卡爾加(Lashkar Gah),並於12月完成為期半年的醫療援助任務。在此期間,郭醫師在布斯特省立醫院(Boost Hospital)擔任急診科醫生及醫療行動經理,提供急診醫療、協調醫院醫療工作並致力為當地醫療人員提供培訓,見證阿富汗的醫療困境。
- Feb 13 Thu 2025 20:15
登革熱誓師,全年無休齊心合力為市民健康打拼!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昨日下午舉行「登革熱防治誓師大會」,由市長黃偉哲率領市府同仁代表、專家學者、國軍弟兄、國營事業單位等防疫夥伴,共同進行114年登革熱誓師活動;黃偉哲市長致詞表示113年於中央、市府及各界防疫團隊合作努力,吸取以往登革熱防治經驗,精進改良各項防疫措施並擬定相關策略,加上科技防疫及社區人力防治動員及時和落實精進,締造南市去年3月6日解除112年疫情延續後,「零本土、零重症、零死亡」防疫成績。今(114)年雨水充沛,加上氣候影響,更突顯環境巡查格外重要,籲請各界務必落實「巡、倒、清、刷」,清除孳生源,讓本市登革熱病例持續「加零」。
- Feb 12 Wed 2025 21:28
專業貼心的在宅照護,讓病患安心在家療養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以患者為中心,打造安心的居家醫療服務90多歲的楊伯伯,過去曾因肺炎住院近2個月,近期又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楊伯伯和家屬都希望能在家中接受治療,環境較為熟悉,也減少交通路程的疲憊。成大醫院居家團隊到宅評估並進行相關檢測後,安排至楊伯伯家中提供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和高頻擴胸震動系統的拍痰背心;楊伯伯在居家療養中病情逐漸穩定,楊伯伯和家屬都相當滿意,充分顯示居家在宅醫療的可行性與便利。
- Feb 11 Tue 2025 18:31
新式互鎖骨板多角度,更好選擇
- Feb 10 Mon 2025 22:10
頻尿不只是攝護腺肥大醫揭老翁高血糖恐喪命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84歲方先生長期受頻尿困擾,過去在泌尿科診斷為攝護腺肥大,並規律服藥治療數年。然而,近期頻尿症狀加劇,即使加強用藥仍未改善,泌尿科醫師懷疑另有病因,遂轉介至家醫科門診進一步檢查。
- Feb 05 Wed 2025 20:16
轉移性泌尿上皮癌不再是絕症 :免疫加標靶治療成功逆轉疾病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55歲的林先生因血尿症狀就診,經檢查確診為膀胱泌尿上皮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和腦部。考量專科轉診至成大醫院,進行化學治療仍成效不佳,且反覆肺炎感染而多次住院;後續改為免疫治療與標靶治療的組合,腫瘤獲得良好控制,生活品質也顯著提升,持續於門診追蹤治療。
- Jan 22 Wed 2025 19:35
醫院化學災難事件應變機制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隨著全球工業化迅速發展,化學物質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化學災難事件發生的風險也與日俱增。醫療機構作為災害應變的重要一環,肩負著拯救生命、減少傷害,以及防止二次污染的重責大任。
- Jan 21 Tue 2025 22:12
從疼痛管理到康復:肋骨骨折診斷與治療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60多歲陳先生,因騎機車閃避迎面飛來的籃球後導致自摔失去意識,立即送至麻豆新樓急診,全身多處挫傷撕裂傷,胸腔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其左側第一至十肋肋骨骨折併發氣血胸,左側胸部嚴重變形,左側肋骨骨折處共計21處,其中第四第五肋更斷為四段。住院後病人持續疼痛無法下床,兩天內呼吸急促進展至呼吸衰竭,施行緊急胸腔鏡輔助肋骨固定術合併血胸清創術,此項治療包含健保補助3片鋼板與病人自費2片鋼板,重新固定共11處嚴重骨折肋骨,病人術後恢復快速,於第二天便移除呼吸管,第三天後可下床行走進食,後續休養三天後已可自理生活機能,住院天數約十日即可出院。
- Jan 21 Tue 2025 21:17
軟骨植入一次性OK!健身教練關節術後重獲新生 安心迎春節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熱愛健身的邱姓健身教練畢業自體育科系,最近因運動傷害造成關節疼痛且反覆腫脹積水,經服藥及休息後未見改善,便至安南醫院骨科主任張伯羣之門診治療,透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深達11mm的骨軟骨病灶,經討論決定接受一次性關節鏡軟骨植入手術。
- Jan 16 Thu 2025 21:43
『你不能不知道的壞死性筋膜炎』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65歲的葉先生剛退休不久,平常興趣是到南鯤鯓釣魚。這次釣魚的時候左手食指不小心被鱗片刺到,傷口大小不到一粒米大,且無明顯出血。葉先生起初不以為意,不過當天傍晚傷口卻開始紅腫熱痛,整個人身體發熱、畏寒。
- Jan 16 Thu 2025 17:47
伴隨超高齡社會而來的失智盛行 精神醫教你靠「吃」減少風險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隨著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推高,台灣預估今(2025)年即邁入超高齡社會,並推估出老年人口在2039年將佔總人口30%。伴隨高齡化人口而來的問題,便是台灣失智症盛行率連帶攀升,根據內政部2017年的人口統計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的盛行率約7.94%,且盛行率隨年齡逐步攀升。
- Jan 15 Wed 2025 21:28
難以控制的高血壓?認識【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一名65歲患有高血壓的婦人,長期使用多種藥物控制病情,近期因全身無力至成大醫院求診。檢查發現婦人罹患嚴重低血鉀,接受常規鉀補充治療後,恢復體力並順利出院。醫療團隊進一步評估持續性低血鉀的原因,發現婦人血中醛固酮對腎素的比值過高,懷疑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也在後續住院檢查中確定診斷;透過電腦斷層與核子醫學影像檢查,確定病因為左側腎上腺腫瘤所致。婦人接受左側腎上腺切除手術後,血鉀恢復正常,低血鉀症狀完全消失,降血壓藥物用量也顯著減少。
- Jan 14 Tue 2025 22:17
高血壓-沒有量不會知道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案例:45歲男性,有抽菸但以往沒有過去病。因胸痛,背痠兩個小時,2021年5月來郭綜合醫院急診,診斷為B型主動脈剝離,住院後、門診治療穩定。
許多人有血壓高而不自知,沒有症狀(超過75%收縮壓大於160毫米汞柱的患者依然沒有感覺不適)而沒就醫。因此建議40歲以上每年篩檢一次,40歲以下每三年篩檢一次。當然,像是糖尿病、慢性腎臟病、風濕免疫疾病等其他心血管危險因子患者,本來就應該更頻繁地監測血壓。
- Jan 13 Mon 2025 22:02
新樓醫院打造幸福職場年終獎金達3個月+2.5萬當責激勵金展現對員工的深切感謝
【柿子日報記者林裕閎/台南報導】新樓醫院於去年開始啟動全院員工教育訓練:首先在年初,近百位醫師分2梯次前進日本,接續後半年,全院有1200多位員工分6梯次,分別至日月潭雲品溫泉酒店、墾丁凱撒大飯店、台東日暉國際渡假村等三景點,由員工自由選擇景點參加,以期在放鬆的行程中相互交流,凝聚團隊向心力。
- Jan 06 Mon 2025 15:28
IVL血管內震波碎石術3大優勢 改善患者血管嚴重鈣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