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全國首間」結合歷史遺構現地保留展示的校舍就在臺南永福國小!「市定古蹟清代道署遺構展示中心」今(11)日開幕啟用,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是公認的文化古都,可說是「掘地三尺有古蹟」,永福國小挖掘到的「清代道署遺構」是全台灣唯一的道署衙門古蹟現場,未來將作為臺南市校外教學重要的教育點,讓此遺跡成為臺南下一代的歷史基本素養。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全國首間」結合歷史遺構現地保留展示的校舍就在臺南永福國小!「市定古蹟清代道署遺構展示中心」今(11)日開幕啟用,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是公認的文化古都,可說是「掘地三尺有古蹟」,永福國小挖掘到的「清代道署遺構」是全台灣唯一的道署衙門古蹟現場,未來將作為臺南市校外教學重要的教育點,讓此遺跡成為臺南下一代的歷史基本素養。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明年是臺南建城400年,同時也是台南大飯店一甲子,為了迎接這個特殊慶典,台南大飯店攜手台南市文化古蹟導覽解說發展協會,推出【探巡府城400年】文化巡禮,邀您一同探尋市區豐富的人文歷史,報名從速,以免向隅!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臺南美展作為臺南藝文界年度盛會,今(2023)年度頒獎典禮將於本周六(14)在臺南台糖長榮酒店盛大登場。臺南美展今年已邁入第41個年頭,此次改以線上徵件初審、實體複審方式進行,提供參賽者更為便捷的參賽管道,吸引高達627件作品參賽,競爭激烈,其中更不乏各路好手,最終六大類項僅150件作品入選,首獎臺南獎則分別由「東方媒材類-郭諮蓁」、「書法類-尤振宇」以及「立體造型類-林澤男」三位奪得。臺南美展也將持續沃養在地文化土壤,為藝文新秀提供舞台,歡迎各位蒞臨現場一睹2023臺南美展作品風采。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 弎畫廊將於2023年10月07日至2023年11月11日舉辦「野生隨想—盧嬿宇個展」,預計展出13件立體陶瓷作品。本次展覽以獸類造型為基礎做出各種局部變化,透過對生物造型的變形描寫,表現其恣意生長的獨特美感,敬邀大家來感受盧嬿宇作品的魅力。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臺南文化中心作為培育在地表演藝術的重要場館,四方文化能量猶如溪流般匯聚於此。臺南文化中心即將迎來第39週年館慶,此次邀請藝評家周伶芝以「城疊水路-重探文化的溪流」之名進行策展,就「水路」作為核心概念,帶出臺南文化中心在地理意義上作為府城重要溪流—竹溪的源頭,同時參與並見證著南臺灣的藝文發展,藉地景提煉出在地的文化底蘊,喚起民眾對臺南文化中心的集體記憶,進而迎接明(2024)年臺南文化中心40週年,反思未來轉型可能性與館舍硬體更新的重要時刻。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臺南市安南區銀髮悠活園區於110年9月開辦後提供多元長期照顧服務,今(112)年為照顧更多行動不便的長者及社區民眾,以公私協力方式開辦輔具銀行,今(11)日上午在銀髮悠活園區舉辦輔具銀行開幕儀式,社會局副局長葉誌明代表市長黃偉哲出席,未來可提供遴近社區民眾輔具諮詢、租借及轉介服務,安南區長魏文貴及李中岑及郭信良等議員服務處代表也到場致意。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號稱國際明星鳥「黑面琵鷺」來台度冬了!今年的第1批黑面琵鷺在9月初飛抵七股保護區後,台南地區在國慶日過後更增加到235隻,象徵賞黑琵季節到了,吸引不少賞鳥民眾前往觀賞,今年的黑面琵鷺保育季,也將在10月28日在七股正王府登場,包括卡打車逍遙遊賞黑琵、黑面琵鷺保護區巡禮等系列活動,都歡迎大家熱情參與。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2023台南市虱目魚產業文化季系列活動第2場「學呷非虱不可」,7日在學甲區華宗紀念公園熱鬧登場,包括台南市政府民政局長姜淋煌、農業局主任秘書吳威達、立委賴惠員、市議員謝舒凡、方一峰、蔡蘇秋金、蔡秋蘭、立委陳亭妃秘書李麗娟、市議員陳昆和主任周正乙、學甲分局長劉全福、學甲區農會總幹事李曉軍、農業局漁業科長賴青建等人到場參與,場面相當熱鬧。
民政局長姜淋煌表示,2023台南虱目魚文化季活動已堂堂邁入第12年,台南是虱目魚的故鄉,養殖面積、產量及產值皆為全台第1,虱目魚可以說是台南家魚,對在地人來說虱目魚已深刻融入生活,學甲虱目魚更是相當聞名,2022、2023學甲區連續2年榮獲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學甲永通虱目魚粥。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秋風起,鮮魚蝦貝正當季,採購與大啖肥美的海產在這裡!由南縣區漁會主辦的2023台南鱻漁產業文化活動,6日宣布決定10月21日在將軍區將軍漁港廣場盛大展開,開放100桌漁特產品饗宴,以及舉辦漁產促銷展示、趣味競賽、1000份海產粥免費品嘗、虱目魚丸製作試吃、漁業產業趣味競賽等琳瑯滿目的系列活動,理事長李武龍、總幹事陳崇德歡迎大家前來共享漁產業文化的饗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