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大東門、大南門修復工程今(22)日正式動土開工,由副市長葉澤山與多位民意代表、地方人士及工程團隊共同啟動這項攸關府城文化地景的重要工程。修復案由許正傑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慶洋營造有限公司承攬施工,工程經費總計新臺幣 5,560 萬元,其中文化部補助 65%

「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大東門及大南門修復工程」開工典禮

市府負擔 35%,工期 750 日曆天,預定 117 1 月完工。副市長葉澤山表示,大東門與大南門是府城歷史空間的重要象徵,自清代以來承載臺南城市發展脈絡,是市民生活記憶與文化情感的所在。透過此次修復工程,不僅能提升古蹟結構安全,更能重現臺南府城的歷史風貌,為市民與遊客提供更完善、安全且具教育性的文化場域,深化城市文化品牌,推動文化與觀光永續發展。

「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大東門及大南門修復工程」開工典禮

文資處說明,大東門與大南門創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為木柵時期設置的七座城門之一。其後於清道光 16 (1835)因軍事防禦需求,在大南門增築外護月城(甕城),使其成為全臺唯一仍保留外護月城構造的城門,展現其在城郭系統中的獨特地位。民國 74 (1985 ),內政部將大東門、大南門指定為台閩地區三級古蹟;民國 112 (2023 ),文化部更將兩座城門與相關城垣殘蹟納入國定古蹟「兌悅門」範圍,突顯其歷史文化資產價值及保存必要性。

「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大東門及大南門修復工程」開工典禮

兩座古門主要由石砌門座與上層城樓構成,民國 64 (1975 )整修時,原磚木構造的城樓改以鋼筋混凝土重建,奠定今日外觀。然而歷經多年氣候侵蝕與地震影響,大東門、大南門皆出現屋頂滲漏、混凝土開裂、鋼筋鏽蝕等問題,其中大東門更有混凝土及屋瓦脫落情況,已對結構安全與參觀動線造成威脅,因此進行全面修復刻不容緩。

「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大東門及大南門修復工程」開工典禮

文資處自民國 111 (2022 )啟動調查研究與修復規劃,本次工程將以「確保結構安全、重現歷史風貌、提升周邊環境品質並延續文化資產生命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新聞稿

「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大東門及大南門修復工程」開工典禮

週期」為核心目標,透過全面性的修繕與保存,使城門在兼顧安全、歷史美感與文化功能的前提下重獲新生。修復完成後,大東門與大南門將以更穩固安全的姿態重新與市民相見,並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成為推動城市文化再生與國際文化觀光的重要節點,持續作為臺南古城最具象徵性的文化地標之一。

「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大東門及大南門修復工程」開工典禮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柿子日報 的頭像
柿子日報

柿子日報

柿子日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