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日報記者李玲/台南報導】近年來,肥胖已經成為了全球各地所共同面臨的重大健康議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全球有超過10億的人口是肥胖的,其中比例為6.5億成人、3.4億青少年和3900萬兒童。然而,這數字仍持續增加中。依據我國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國小生每四位就有一位符合過重或肥胖的定義,國中生更是每三位就有一位符合過重或肥胖的定義。由此可見在台灣,兒童、青少年肥胖率的上升亦亟需各界的關注與警覺。
台南新樓醫院小兒科賴馥蘋醫師提及,兒童、青少年過重與肥胖所應用的篩檢工具是依照「年齡」、「性別」定義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只需要測量身高與體重計算出BMI,再對照表格,即可判定。家長多數會因為其他疾病帶孩子來就診,不會特別因為肥胖就診。
但根據近期研究,小時候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孩子,長大後有高達八成的機會持續處於肥胖狀態。這議題的核心不僅僅是外貌上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肥胖對孩子的健康風險,傳統上認為只會在成人身上出現的慢性病,近年來逐漸在兒童族群中崛起。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以及睡眠呼吸中止症都開始在兒童中出現。
令人擔憂的是,肥胖兒童的心理健康也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因在外型因素容易受到同儕排擠和霸凌,以及感到自卑和憂鬱,當這些兒童長大後,如果持續肥胖,他們將面臨更多健康風險。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不孕症、第二型糖尿病、骨關節疾病以及死亡的風險都將提高。然而,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健康問題都可以透過適當的減重來獲得明顯改善。
賴馥蘋醫師提及,許多人,包括醫療人員在內,經常誤解肥胖是由於缺乏自律、過度飲食和不夠運動所導致。這種偏見不僅傷害那些正在努力面對自己體重問題的人,還可能阻止他們尋求必要的醫療協助。事實上,肥胖遠不止於生活習慣和意志力的問題。與糖尿病或高血壓一樣。
肥胖也是一種慢性疾病,其背後涉及身體的生理機制和代謝失調。就像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的高血糖,同樣地,肥胖是由於身體調控食慾和能量平衡系統出現問題導致的高BMI。而這種失調,可能源於遺傳、環境、荷爾蒙失衡或其他許多因素。所以,對於那些面對肥胖挑戰的人,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支持和理解,並鼓勵他們尋求專業的治療方法。將肥胖視為一種慢性病,意味著它需要持續的關注、治療和控制,不僅只是一時的努力或短暫的減重計劃而已。
在我們的身體中,食慾與能量平衡的調控中心位於大腦,下視丘讓我們在感到飢餓或缺乏能量時,有吃東西的衝動。大腦的獎勵系統賦予了我們對食物的慾望,並使我們感受到食物帶來的愉悅。這些生物機制是在演化過程中為了確保人類的生存而發展起來的。此外,這些系統的運作大多在我們非意識的狀態下進行。
因此,當我們面臨體重問題時,不能簡單地將其歸咎於意志力不足。而當我們決定透過「少吃多動」來減重時,身體會進行調整以抵抗這種改變,這使得減重變得困難。這並不是要打擊那些希望減重的人,而是希望大家能夠更理解和平等地看待肥胖這一議題。
面對兒童肥胖問題,提供正確的飲食、運動和生活行為調整對於他們的減重至關重要。在醫療技術持續進步的同時,適當地使用藥物或手術方式輔助減重也可能成為未來的主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兒童和青少年進行有效的減重:
1..家庭參與與支持:父母應與孩子一同進行健康的飲食、運動和生活型態調整。當家庭成員共同努力時,減重的成功率將大大提高。
2..健康飲食:目前沒有針對兒童的特殊飲食建議,但遵循「我的餐盤」是很好的營養策略。
3..定期運動:運動不僅有助於減重,還對孩子的整體健康有益。建議六歲以上的孩子每天進行至少一小時的運動。
4.限制螢幕時間:應限制2-5歲兒童每天的螢幕時間少於一小時,更大的孩子則應限制在兩小時以下。
5..限制含糖飲料攝取:這包括果汁和運動飲料。提供水或低脂牛奶是更好的選擇。
6.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模式有助於體重控制和整體健康。
7..長期管理:減重不是短期目標,而是長期的健康管理。
目前,肥胖的治療資源確實較為有限,但減重所帶來的健康效益和經濟價值是不可忽視的。透過集結家庭力量、持續的管理和正確的認知,我們可以更有效地對抗兒童肥胖問題,為他們帶來更健康的未來。
留言列表